【上游新闻】学术·服务·规范·创新:重庆市教育新闻研究会举行2022-2023年度工作会

发布时间 :2023-03-24

文章来源:上游新闻

原文链接:https://wap.cqcb.com/shangyou_news/NewsDetail?classId=9575&newsId=5212189&staticUrl=https%3A%2F%2Ft.cqcb.com%2F5Oo1Z


“获得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项目一等奖的是永川区代表队李开航、杨富森。”当主持人在首届“巴蜀工匠”杯乡村振兴技能大赛闭幕式上大声宣布获奖名单时,同为21岁的李开航、杨富森迈着矫健的步子跳上领奖台,脸上洋溢着自信而坚定的笑容——这块金牌是对他们一年来刻苦训练、不断超越自我的最美回馈。

▲永川区代表队金牌选手李开航、杨富森

因“梦”相遇

李开航来自澳门威尼克斯人官网,杨富森来自重庆城市职业学院,原本素不相识的他们因“巴蜀工匠”杯结缘。

2020年,李开航进入澳门威尼克斯人官网机器人专业就读,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、学习后,渐渐对机器人产生浓厚兴趣。“经过半年系统学习后,我报名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第二届华中数控杯,让我很意外的是,我竟在比赛中斩获了两个奖项,分别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一等奖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二等奖,从此我对工业机器人的兴趣越发浓厚。”李开航讲述道。

杨富森会迷恋上机器人是因为他的老师陈帅华。一次机缘巧合,杨富森进入了学校的“智能制造者工作室”,结识了工作室导师陈帅华。“陈老师的出现改变了我当时迷茫的困境,她不仅在专业上给予了我很多帮助,还带我参加各种比赛,在陈老师的带动下,我内心深处的学习动力被点燃,想要学好工业机器人的信念也越来越坚定。”杨富森说。

为进一步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,李开航、杨富森参加了2022年“巴蜀工匠”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项目永川区选拔赛,李开航和杨富森在比赛中脱颖而出,分别夺得第一、二名的好成绩,因而入选永川区代表队成为队友。

并肩前行

“起初合作时毫无默契,遇到的困难可谓数不胜数,如无法将机器人与PLC通讯信号进行交互对接,竞赛任务也不知道怎么合理分配,再加上两人都是内向型性格,在最开始时沟通也存在很大问题。”尽管现在两人都能笑着回忆刚成为队友时的窘境,但当时为解决这个问题,他们的确下了一番“苦功夫”——想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,平时只能多进行训练、磨合。

每天在基地训练10-12个小时,每道题按照比赛流程进行模拟训练,一道题要反复训练4-5遍……经过1年的训练,如今的李开航和杨富森默契十足,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。

▲李开航、杨富森日常训练

“错了、错了,再来!”距离首届“巴蜀工匠”杯乡村振兴技能大赛比拼仅剩1天时,李开航和杨富森仍旧在永川区公共实训基地,全身心投入训练。“只有在训练中做到发现问题、直面问题、解决问题,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。”这是李开航、杨富森在备赛期间的最大收获。

在杨富森看来,智能制造是一门技术活。“智能制造这个职业,是一件非常考验手部能力和脑部能力的工作,只有手与脑的完美配合,才能使机器人‘活’起来且高效精准地完成不同任务,可想要达到这一步绝非易事。”杨富森说,首先要熟知机器人操作手册,将各种操作指令熟记于心,平时还要反反复复进行模拟训练以巩固效果;其次还要随时注意机器人运行的轨迹和姿态,通过机器人运行时的姿态判断点位校准是否有偏差,倘若有偏差就需及时进行调整。

▲李开航、杨富森比赛现场

尽管赛前,李开航和杨富森感到了压力,但对于年轻的他们来说,压力再大也不会退缩,此次大赛聚集了巴渝两地的优秀选手,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。“每一场比赛都是积累经验的过程,更重要的是,每次比赛都会结交一群朋友,每一次比赛都能挖掘自己潜力和提升专业知识,充实自我,让自己更上一层楼。”杨富森说。

大赛闭幕是结束也是开始。李开航说,通过编程的方式将自己头脑里的东西展现出来,整个过程非常有趣,未来他会在智能制造工程技术行业深耕下去,继续往深处探究。而杨富森则会回到学校精进学业,他希望通过继续升学的方式,提升自我能力。未来,他也将从事智能制造相关工作,成为一名优秀的技能人,实现人生价值。

学院官方微信